一场本该只属于社交媒体的口水仗,愣是在美俄两头核大国之间擦出了战争的火花。
特朗普还是那个特朗普。他当着全世界的面给克里姆林宫下了最后通牒:乌克兰的战争必须10天内结束,最迟8月8号,否则美国就出手连带制裁所有和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。这话搁谁听着都像极了黑帮电影里的“最后警告”,问题是这一次,对面换成了梅德韦杰夫。
梅德韦杰夫果然没让人失望。他在X上怒发英文长文,掏出“苏联时代的核打击能力”,发出核威胁。这种“甩核弹”的警告,从冷战之后几乎绝迹,直接把危机气氛推到顶点。
事情闹大之前,特朗普本以为对方挨了警告会低下头,结果梅德韦杰夫愣是一脚踩下油门不减反增。对峙的天平迅速失衡,白宫随即下令,两艘核潜艇火速开到俄罗斯近海,说是应对“俄方不负责任的核威胁”。潜艇一放,媒体的头条也跟着炸了。
这两艘核潜艇可不是摆样子的。每艘潜艇可以携带足以摧毁城市的核弹头,部署到距离俄罗斯那么近的位置,属于明晃晃给对手制造压力。冷战后能见到这种场面,已经是罕见。
在欧洲,紧张气氛几乎凝固。各国政府的表态都小心翼翼,一面呼吁局势降温,一面实则担心火星点烟油桶,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。
可所有的注意力都盯着核互怼和潜艇对峙,却很容易忽略最关键的一步棋:美国把真正的压力点转向经济,打击的对象变成了俄罗斯的“后勤线”——尤其是印度。
印度这些年成了俄罗斯石油的“大金主”,一边享受低价原油,一边赚取转手差价。特朗普用最直接的威胁告诉新德里:再买俄罗斯油,就等着美国的制裁和关税吧。
这一步,难得够狠。印度两头为难,一面是俄油价格香得停不下来,一面是美国拳头高悬头顶。可美军刚把核潜艇派到俄近海,这个警告怎么看都不像开玩笑。果然,话音未落,印度国有炼油商统一口径宣布不买俄罗斯原油,明面理由却是“折扣太少”。这种事情拖到这个点上发生,谁信是真心愿意?推理空间不大,美国影响力用在刀刃上了。
而此时美国面对中国的态度完全不一样。财政部长频频示好,高官们甚至在台面上夸中国,说是伟大的国家。话说到这份上,标准的胡萝卜加大棒,两头区分对待。根子上,特朗普要让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保持距离,好把主要压力集中在更容易撼动的印度。
美国这一波操作,其实是一场“以退为进”的经济外交秀。看起来是在和俄罗斯硬刚,但真正想做的是切断俄罗斯的钱脉,把乌克兰战场的输血管给掐住。打击印度,全力安抚中国,既防止中俄过于靠近,又尽可能多给俄罗斯制造经济难题。
有意思的是,普京和拉夫罗夫对特朗普的强硬表演不但没有直接回击,反而顺水推舟,给了特朗普一个台阶下。普京一句“乌克兰要是觉得太早谈,我们可以等着”,拉夫罗夫则甚至公开夸特朗普“推动了谈判”,嘴上一副和事佬,手底下却调兵遣将,刚刚宣布一批高超音速导弹部署到位——台面上递橄榄枝,背地里紧握拳头。
其实想明白了,场面再大,核潜艇再多,剧本的主角还是美国国内选举。特朗普要的不是国际社会的终极对抗,而是一场政治“胜利”。在对华贸易战败下阵来后,特朗普急需一个外交成果证明他依然能稳得住中美俄欧这桌牌。逼停俄乌战争这个人设最合适,收割两头票仓,一边称“降温避免战争”,一边炫耀自己“镇住了俄罗斯”。
反观俄方,谁都明白特朗普这套手法。表面配合唱和,实际上绝不会把真正的战略底牌亮给别人。这一次没有引爆战争,也没有谁真的服软,美国赢了选票话语权,俄罗斯维持了强硬形象,场面风平浪静下,暗流依旧涌动。
但危机刚刚落幕,跳梁大戏恐怕并未结束。只要美俄矛盾还在,欧美印中算计不断,这样的政治外交混合秀还会一场接一场。就像看惯了的老剧本,主角换人,台词易词,套路却分毫不变。
和兴网-配资炒股 配资开户-网上如何开户炒股-股票平台排行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