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6年7月,周恩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行了一次为期五天的视察。
在这期间,周恩来注意到一个负责倒水的女孩,面容十分熟悉,仿佛在哪里见过。他目光不禁停留在她身上,等她离开后,才向身边的人询问道:“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?”
当听到女孩姓贝后,周恩来没有再开口。根据她的姓氏来看,周恩来心里判定这不是他曾经认识的那个人。
然而,刚刚倒完水的女孩贝璐瑛此时心情复杂,她感到周恩来认出了自己,可又不敢贸然暴露身份。她内心纠结,不知道是否应该主动透露自己与周恩来的关系。
展开剩余86%贝璐瑛的父亲龙潜,曾是周恩来的机要秘书,而龙潜的身世和事迹,远比她自己所经历的故事更加曲折复杂。
龙潜,1910年出生在四川云阳一个贫困的家庭。他从小成绩优异,考上了上海的大学,终于走出了贫困的家乡。尽管他怀有远大的抱负,家人却强烈希望他留在家乡,甚至为此安排了一桩婚事,企图束缚他。
然而,龙潜并未如家人所愿,尽管在他们的逼迫下结婚,他的心却并不属于那个女人。婚后,龙潜很快回到了上海继续学业。
随着社会的变动,龙潜迅速投身到革命浪潮中,加入了共青团,开始组织学生运动。1930年,他20岁时的一次秘密会议突然遭到军警包围,龙潜和其他革命者因缺乏经验,最终被捕并关押在南京军人监狱。
在狱中,龙潜度过了七年的牢狱生活,期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直到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,龙潜才得以重获自由。
他赶赴延安,加入了陕北公学并担任人事部部长,之后进入了武汉的“社会部”,该部由李克农领导,主要负责机要、情报及电台等工作。在武汉,龙潜结识了贝海燕。
贝海燕是宁波人,早年随外婆去了上海,为了生计,她曾在卷烟厂做过童工,生活十分艰苦。随着抗战的爆发,她投入了革命事业,加入了共青团,并在一次受高尔基散文《海燕》中海燕一角的启发下,改名为“贝海燕”。
抗战全面爆发后,贝海燕单独前往武汉寻找党组织,加入了由共产党与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合作成立的战士服务团,并被任命为地下党支部的组织委员。
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,上级询问龙潜是否已婚,龙潜坦言已婚但不认同那段婚姻。基于这个情况,上级认为龙潜的婚姻问题已处理好,于是为他介绍了贝海燕。
然而,贝海燕在婚后才得知龙潜曾有过婚姻,且那段婚姻并未完全处理清楚。
龙潜和贝海燕的关系起初并不简单。龙潜的原配妻子在他上学时独自抚养儿子龙骥,后来,龙潜家族的内斗使得原配母子被赶出了家门。龙潜的原配虽然生活艰难,但依然坚持给龙潜寄去钱款,帮助他在监狱中的战友。
龙潜出狱后并未联系原配,而是去了武汉并与贝海燕相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渐渐走到了一起。
贝海燕怀孕后,夫妻俩一同去了重庆。1939年,周恩来在重庆组建了南方局,龙潜被任命为机要秘书。
就在此时,周恩来得知龙潜过去的家庭情况,特别是关于原配和儿子的事情,他非常重视,并亲自安排地下党寻找原配母子的下落。找到了后,周恩来将他们安排到延安生活,确保龙骥能够上学,原配则学习了护理,开始了稳定的生活。
然而,贝海燕怀孕期间的生活并不顺利。她独自一人前往延安,加入了保育院工作,帮助带孩子。邓颖超非常感动,并为她送上了自己的一条裙子。
龙潜知道后,心情复杂,并对贝海燕有所不满,认为她放弃了更高层次的工作。但邓颖超严厉地批评了龙潜,并建议他反思自己的行为。最终,龙潜写信向贝海燕道歉,不再对她的工作指手画脚。
1941年,贝海燕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,四年后,又生下了小女儿贝璐瑛。
随着抗战的结束,龙潜和贝海燕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。但不久后,龙潜在湖南工作时与一位比自己小26岁的女学员发生了感情,并决定与贝海燕离婚。贝海燕感到深深的背叛,最终同意离婚。
离婚后,周恩来得知此事,并对龙潜进行了严厉的批评,龙潜一度误以为贝海燕向周恩来告状。后来才知道,告状的人是龙骥。
贝璐瑛知道父亲的事情后,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愤怒。她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,直到1963年才与父亲重逢。那年夏天,她去北京探望父亲,龙潜带她游览长城,还带她观看了演出,尽显父亲的愧疚与补偿之心。
演出结束时,巧遇了周恩来和邓颖超。邓颖超对贝璐瑛的眼神十分严厉,语重心长地对她说:“你母亲贝海燕是坚强的革命者,是优秀的干部,非常好的干部!你要好好向她学习!”
贝璐瑛内心一阵错愕,想解释时看到父亲的尴尬,便及时闭口。邓颖超离开后,龙潜和贝璐瑛匆忙离开剧场,避免再见到周恩来。
贝璐瑛回到家后,将邓颖超的话如实告诉了母亲,贝海燕听后泪流满面。
1965年,贝璐瑛考入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,并在次年迎来了周恩来的视察。那时,所有同学都热切期待与周恩来近距离接触。周恩来为了安抚大家,笑着说:“你们不要挤,我站得更高一些,大家都能看到。”
贝璐瑛负责倒水的工作,紧张之下不小心把水洒了出来,周恩来温和地安慰她,让她不要紧张。
此时,周恩来注意到了贝璐瑛,心中产生了些许疑惑。他看她的眼神中仿佛充满了熟悉的情感,却因姓氏不同而觉得自己认错了人。
贝璐瑛深知她与周恩来的关系,但她始终没有勇气告诉他真相,因为她一直被父母告诫不要随便泄露自己的身世。
1972年,周恩来被确诊为癌症,贝璐瑛得知后非常担心,想尽办法争取见他一面。最终,她借为美籍华人陈省身翻译的机会,得以参加相关的活动。
在这场活动中,周恩来的出现让现场爆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,贝璐瑛激动得完全不顾外交礼仪,站上椅子想要更好地看到周恩来。
1976年1月8日,周恩来去世,贝璐瑛痛不欲生。她形容自己从未见过父亲龙潜如此伤心。
尽管贝璐瑛多次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参加遗体告别会,最终未能如愿。此后,贝璐瑛对周恩来的思念无时不在,甚至无法忍受听到哀乐。
几年后,贝璐瑛作为接待人员迎接英国技术交流团时,一位成员询问她为何如此沉重,她情绪失控,哭了出来。
贝海燕和龙潜的其他家人也
发布于:天津市和兴网-配资炒股 配资开户-网上如何开户炒股-股票平台排行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